以下是基于港交所《环境、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》(2025 年 1 月 1 日生效)制定的 ESG 报告披露合规评测打分标准,总分 100 分,按指引章节顺序组织,涵盖量化指标和双重重要性议题的评分结构:
一、管制范畴(强制披露,总分 100 分)
1. 管治架构(40 分)
- 董事会监管(20 分)
- 披露董事会对 ESG 事宜的全面监督机制,包括职责分工、定期检讨频率(10 分)。
- 说明董事会成员 ESG 专业能力或培训情况(5 分)。
- 披露 ESG 委员会或专门小组的设立及运作(5 分)。
- 管理方针与策略(15 分)
- 描述 ESG 战略与业务整合的具体措施(10 分)。
- 披露重要性评估流程及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(5 分)。
- 目标检讨(5 分)
- 展示 ESG 目标与业务关联度及定期进度评估方法(5 分)。
2. 汇报原则(30 分)
- 重要性(15 分)
- 披露重要性评估矩阵及关键议题筛选准则(10 分)。
- 说明持份者参与过程及结果(5 分)。
- 量化(10 分)
- 披露数据统计方法、假设及转换因素来源(10 分)。
- 一致性(5 分)
- 说明 KPI 变更或范围调整的原因(5 分)。
3. 汇报范围(30 分)
- 范围界定(20 分)
- 明确纳入报告的实体或业务标准(10 分)。
- 解释范围变更的原因及影响(10 分)。
- 第三方鉴证(10 分)
- 披露 ESG 数据鉴证范围及结论(10 分)。
二、环境范畴(不遵守就解释,总分 100 分)
1. 排放物(A1,30 分)
- 量化指标(20 分)
- 披露范围 1、2、3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强度(15 分)。
- 对比同比数据及设定减排目标(5 分)。
- 政策与管理(10 分)
- 描述排放管理政策及合规情况(10 分)。
2. 资源使用(A2,25 分)
- 量化指标(15 分)
- 披露能源、水、原材料消耗总量及密度(10 分)。
- 设定能效及水效目标并披露进展(5 分)。
- 管理措施(10 分)
- 说明资源优化措施及技术应用(10 分)。
3. 环境及天然资源(A3,20 分)
- 政策与影响(10 分)
- 披露减少环境影响的政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(10 分)。
- 合规(10 分)
- 说明相关法规合规情况及违规事件(10 分)。
4. 气候变化(A4/D 部分,25 分)
- 双重重要性评分(治理、战略、风险管理、指标与目标)
- 治理(6 分):披露董事会或委员会对气候风险的监督机制(6 分)。
- 战略(6 分):分析气候风险对业务模式的短期、中期、长期影响(6 分)。
- 风险管理(6 分):描述气候风险识别、评估及应对流程(6 分)。
- 指标与目标(7 分):披露范围 1、2 排放数据(强制)、范围 3 排放(按阶段)及减排目标(7 分)。
三、社会范畴(不遵守就解释,总分 100 分)
1. 雇佣(B1,15 分)
- 量化指标(10 分)
- 披露员工总数、性别比例及多元化政策(5 分)。
- 披露员工流失率及薪酬福利数据(5 分)。
- 政策(5 分)
- 描述平等机会及反歧视政策(5 分)。
2. 健康与安全(B2,20 分)
- 量化指标(10 分)
- 披露工伤率、职业病案例及培训时长(10 分)。
- 管理措施(10 分)
- 说明安全管理体系及应急响应机制(10 分)。
3. 发展及培训(B3,15 分)
- 量化指标(10 分)
- 披露员工培训参与率及人均培训时长(10 分)。
- 政策(5 分)
- 描述职业发展计划及技能提升措施(5 分)。
4. 劳工准则(B4,10 分)
- 政策与合规(10 分)
- 披露反童工、强制劳动政策及供应链审核情况(10 分)。
5. 供应链管理(B5,15 分)
- 双重重要性评分(治理、战略、风险管理、指标与目标)
- 治理(4 分):披露供应链 ESG 管理责任部门(4 分)。
- 战略(4 分):描述供应商 ESG 评估标准及合作策略(4 分)。
- 风险管理(4 分):识别供应链环境及社会风险的流程(4 分)。
- 指标与目标(3 分):披露绿色供应商占比及改进目标(3 分)。
6. 产品责任(B6,15 分)
- 量化指标(10 分)
- 披露产品安全事件、客户投诉及召回数据(10 分)。
- 政策(5 分)
- 描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及隐私保护措施(5 分)。
7. 反贪污(B7,10 分)
- 政策与合规(10 分)
- 披露反贪污培训覆盖率及举报机制(10 分)。
8. 社区投资(B8,10 分)
- 量化指标(5 分)
- 披露社区项目投入金额及受益人数(5 分)。
- 政策(5 分)
- 描述社区需求评估及长期合作计划(5 分)。
四、总分计算(100 分)
- 管制范畴(25%):取该部分得分 ×25%
- 环境范畴(35%):取该部分得分 ×35%
- 社会范畴(40%):取该部分得分 ×40%
五、评分说明
- 量化指标:未披露或数据不完整按比例扣分,无对比或目标扣 20%-50%。
- 双重重要性议题:气候、供应链管理等需按治理、战略、风险管理、指标与目标四维度评分,每维度未达标扣 20%-30%。
- 不遵守就解释:未披露且未提供合理解释的章节扣 50%-100%,解释不充分扣 20%-50%。
- 第三方鉴证:未进行鉴证扣 10 分,部分鉴证扣 5 分。
六、示例评分表(气候议题)
维度 | 指标 | 分值 | 评分依据 |
---|---|---|---|
治理 | 董事会气候委员会设立及运作频率 | 6 | 未设立扣 6 分,运作不规范扣 3 分 |
战略 | 气候风险对业务模式的短中长期影响分析 | 6 | 未分析扣 6 分,分析不充分扣 3 分 |
风险管理 | 气候风险识别及应对流程 | 6 | 无流程扣 6 分,流程不完善扣 3 分 |
指标与目标 | 范围 1/2 排放数据(强制)、范围 3 排放(按阶段)及减排目标 | 7 | 未披露排放数据扣 7 分,无目标扣 4 分 |
此标准可根据行业特性调整权重,但需保持港交所指引的核心要求。企业应通过系统化数据管理和治理架构优化,持续提升 ESG 披露的合规性与透明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