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环境2024-12-24 作者:中环报记者徐卫星
原文链接:https://res.cenews.com.cn/h5/news.html?id=1183836
随着碳中和目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,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及ESG报告中披露碳排放相关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据上海青悦近日对2024年深圳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发布的2023年年报和ESG报告统计分析显示,共284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年报或者ESG报告,在2849家上市公司中,共有642家公司进行了碳排放数据相关指标的披露(碳数据信息指的是包括了以下指标的单个或者组合披露:排放总量、范围1、范围2、范围3、密度/强度、碳减排数据、碳交易/碳履约)。然而,披露内容和质量仍存在较大差异。
从披露的具体指标来看,范围1(直接排放)和范围2(间接排放)是企业最常使用的指标组合,占比达56%。仅披露排放总量的企业数量则较少,仅为78家。同时,部分企业披露的数据存在滞后性,仅涵盖2022年或更早的年度数据。此外,碳信息披露以ESG报告为主,少数企业会在年报中披露,但年报更多集中于碳减排项目及数据,呈现形式相对单一。
按照行业分布显示,制造业是碳信息披露的主力军,占比高达67.4%,其次为信息技术和电力/热力行业。这反映了高耗能行业在碳排放披露中的重要地位。然而,通过对披露内容的分析发现,企业在报告中存在较多问题。例如,部分企业仅根据某一区域或特定产品线披露数据,缺乏整体性;范围1的披露多限于能源消耗数据,未进行全面的碳排放核算;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因行业差异明显,无法进行横向比较。更为显著的是,企业普遍采用案例方式展示减碳成果,具体数据汇总较少,而同一企业内部的单位使用不一致,也给数据解读带来困扰。
在披露领先的企业中,天山股份、冀东水泥和深圳能源等公司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方面排名靠前,其中云铝股份以2100万吨的范围2间接排放量位居第一。此外,由于范围3的核算复杂性及披露方式的多样性,缺乏可比性,尚未进行深入比较。值得注意的是,碳排放强度虽披露较多,但因不同公司计算方式的分母选择(如人均排放、单位营收排放等)不一致,导致排名的可参考性不足。
整体来看,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碳信息披露方面虽有一定进展,但依然存在明显改进空间。未来,企业需提升碳排放数据的采集与核算能力,统一披露方法与框架,并加强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。通过监管机构的政策引导,碳信息披露将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贡献力量。
一 各关键指标披露企业数量


含有碳排放信息的报告类型统计

披露企业的行业汇总分析

二 各排放指标数量前10公司
1 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前10上市公司

说明:深圳能源(000027)的数据只披露了范围1,报告中未进行范围2的披露,因此实际排放总量更高。
碳排放数据披露原文截屏按以上顺序如下:
天山股份

冀东水泥

江苏国信

河钢股份

首钢股份

建投能源(万吨)

中信特钢

深圳能源

荣盛石化

晨鸣纸业

3 范围2(Scope2)间接排放前10上市公司
排名 | 名称 | 代码 | 行业 | 范围2排放数量(吨二氧化碳) |
1 | 云铝股份 | 000807 | 制造业 | 21004100 |
2 | 东方盛虹 | 000301 | 制造业 | 14704100 |
3 | 比亚迪 | 002594 | 制造业 | 11409539 |
4 | TCL科技 | 000100 | 制造业 | 8506581.61 |
5 | 京东方A | 000725 | 制造业 | 6244700 |
6 | TCL中环 | 002129 | 制造业 | 4565054.65 |
7 | 冀东水泥 | 000401 | 制造业 | 4340611 |
8 | 恒逸石化 | 000703 | 制造业 | 3850000 |
9 | 牧原股份 | 002714 | 农、林、牧、渔业 | 3815400 |
10 | 天山股份 | 000877 | 制造业 | 3,544,098.25 |
云铝股份

东方盛虹

比亚迪

TCL科技

京东方

TCL中环

冀东水泥

恒逸石化

牧原股份

天山股份

编辑:徐卫星